孩子動不停,是好動還是過動?

文: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主任 吳怡璇(雙寶阿木)   圖:可樂雙寶

1409113663-49820398_n

許多家長曾經懷疑過自以的孩子是否有過動,因為孩子總是沒一刻閒,每天爬上爬下且不顧危險,搞得爸媽感到身心俱疲,特別又是男孩子時,不免擔心自己孩子是否過動。

  學齡前的孩童本來就是充滿好奇精力充沛且喜歡探索別因此輕易把孩子冠上過動的標籤!在臨床醫療上,醫生是無法輕易針對3歲前的孩子下『過動』的診斷,除非特殊的發展問題,但是「4-6歲」卻是孩童是否發展為過動的最關鍵時期。因此,家長們需在生活中時常去觀察孩子的行為,是否因為好動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狀況,如靜態專注時間、上課學習能力、做事情時的組織思考能力等。

 家長對於「過動」的錯誤迷思

1.  認為男生天生好動、女生生來文靜

  家長認為男生好動是正常的,女生生來要文靜。但並非都是如此,活動量的確受到男女天生的氣質影響,但家長應該從生活中觀察孩子的活動量是否有影響日常生活表現、學習效率和專注時間來判斷,才能瞭解孩子是否有過動狀況。  

2.  抑制孩童「動的慾望」,強迫孩子靜下來

  家長認為孩子太好動,應該強迫孩子進行靜態活動,如寫字、下棋等,認為越動只會讓孩子更好動!這樣的觀念是大錯特錯,靜態課程固然可讓孩子短時間專心,但在孩子完全無法靜下來或控制不住自己時,只會造成孩子更多挫折。動態活動才能有效調解孩子的活動量。

  3.  期待幼兒園來規範孩子過動行為

   過動兒的家長認為早點把孩子送到幼稚園,讓老師來管教。但更常見的是孩子在幼稚園變成問題人物,造成更多行為問題、甚至是孩子被否定後自信心低落,衍生更多問題。

     照片 2014

科學教養小技巧 

  1.重視過動症狀盡早處理

有過動傾向的孩童,比例越來越高,特別又男孩比例更高。但在孩童早期容易被忽略,直到國小階段才被老師發現。過動兒若無及早處理,爾後易造成孩子學習和行為上的偏差問題,如學校霸凌、暴力行為、自信心低落、藥物成癮問題。若孩子疑似過動傾向,家長應儘早尋求專業人員,把握黃金治療期!

 2.滿足孩子活動量

過動的孩子,大腦的感覺統合發展失調,因此活動量需求遠比一般孩子高。研究也指出,運動能讓大腦釋放多巴胺神經傳導物質,讓過動兒的腦內活化,調整過動狀況。家長須有足夠活動空間和時間,滿足孩子「動的需求」,如感覺統合或動態課程可以調整孩子活動量!

 3.愛動卻需要提升動作品質

過動孩子常伴隨動作協調的問題並非好動就代表動作佳應多提供好動孩子多進行粗大和精細動作控制的小活動如單腳跳格子頭頂書本走直線跳繩或投籃運筆迷宮數字連線等活動。

10523847_947993731896543_675216836879972579_n  

  4.除了藥物還有更有效的方法

過動兒並非只有吃藥一途來改善。及早發現的輕中度過動兒,可透過職能治療的感覺統合活動、行為矯正技巧來有效改善。重度的過動兒,則須以藥物、職能治療復健和行為矯治來改善。

 5.家長冷靜教養態度與適當的行為處理

家長也須在行為教養上進行修正調整。孩子並非故意行為,因此不要過度被孩子的行為激怒和囉唆。冷靜的將孩子的行為,一一進行記錄,想出規範的方法和獎懲,逐步執行和修正。

 6.正向鼓勵,增加自信與好行為

過動的孩子生活中容易闖禍,家長往往習慣責罵批評孩子,容易造成過動兒自信心低落,認為自己是壞孩子,更不願意表現好行為。呼籲家長須需引導孩子表現其能力範圍能表現好的行為,不吝嗇多給孩子鼓勵,讓孩子受肯定而努力想表現好行為!

 

 

arrow
arrow

    治療師雙寶阿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