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生活】孩童即將上幼稚園,除了心理準備,家長別忽略這些能力…[獨家授權親子天下嚴選文章]

文/吳怡璇(治療師雙寶阿木)

 

 近日,看到許多家長分享著孩童即將上幼兒園前的準備與擔憂,有的很認真的給孩子畫圖、描寫字、認字… 等,更多家長認真地陪孩子閱讀有關分離焦慮的繪本,這些都值得鼓勵。但是,孩童上幼兒園,除了心理準備,許多家長都忽略生活中的能力,可能更需要練習。

 

生活自理能力是幼兒園最需具備的能力

憶起當年我家雙寶第一次一起入幼兒園時….

第一天下課回來,孩子很急切地跟我分享

「媽咪,那個xxx都還在包尿布,而且便便還在尿布上,我都是下課到廁所上的,老師說他們是小寶寶!」

第二天回來,孩子既驕傲又開心的跟我聊到學校的事情…

「媽咪,那個xxx吃飯都還要老師餵!我們都自己吃呢,老師說我們很棒!」

那時,我曾經午餐時分到學校提前接孩子下課,目睹了幼兒園的午餐忙碌實況,當時我深深感受到,這些幼兒園老師們的辛苦。

這些幼教老師就像千手觀音,一下要餵這個孩子、一下要餵那個孩子,還要不時安撫分離焦慮想媽媽哭鬧的孩子們。

你可能會納悶,孩子到幼兒園,老師不是應該要訓練孩童獨立吃飯的能力嗎?

但是,實情並非如此,因為這群在家習慣大人餵養的『公主與王子』們,怎麼可能在極度需要心理適應新環境時,瞬間能獨立吃飯呢?

反而讓孩子面臨吃飯時刻,特別想念起媽媽或阿嬤在家中的『無微不至』,而孩子的分離焦慮更是加劇!

而礙於午睡時間在即,幼兒園老師索性就得半拐半哄的把孩子餵完飯,哪有辦法有耐心地等待孩子一個個自己吃完飯呢?

因為緊接著還有哄這群孩子睡覺的另一場大戰呢!因此,這時能獨立吃飯的孩子,就更是顯得成熟、適應力好。

另外,當孩子只能包著尿布上學,還必須當著同儕面前換尿布,甚至可會遭受到老師的責罵和不耐,勢必會造成孩子的心理壓力,對於適應幼兒園新環境絕對是不利的。

 

台灣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落後

台大職能治療系副教授曾美惠在2011發表的一篇國內8歲以下孩童生活自理能力研究報告中指出,台灣4歲後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落後美國兒童。這項研究中,孩子接受「兒童日常功能量表中文版」測量,項目包括孩子自我照顧技能、移動和社會功能等。像是能否自己獨立進食、扣鈕釦、拉拉鏈、綁鞋帶、上廁所擦屁股等能力。結果顯示,台灣兒童的自我照顧技能和社會功能普遍落後美國兒童。

分析這次的研究結果,曾美惠副教授認為,台灣父母較注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學業表現,同時對孩子過度保護,對日常生活發展較不重視,再加上生活步調緊張,許多職業婦女為了趕時間,傾向直接幫孩子料理生活瑣事,或是由外傭打理日常事務,根本沒有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因此造成台灣孩子的生活自理功能較美國兒童差。

 

自理能力好的孩子,未來面對挫折壓力的適應力比較好

面對即將上幼兒園的孩子,父母通常擔憂著孩子可能的心理壓力,如幼稚園分離焦慮與適應,卻忽略了我們隨手生活中即可培養的『生活自理能力』。

當孩子上幼兒園時,擁有較好的生活自理能力,能獨立吃飯、能自己穿脫衣物和鞋襪、能跟著其他孩子一樣排隊上廁所,能控制身體完成自己想做的事,自然能擁有較多的自信心,也更有心力去適應新環境、新老師與新同學,當然也更能學習新的知識與課程。

建議父母應重視孩童的生活自理能力,練習用『孩子的步調』,陪伴孩子慢慢學習自己吃飯喝水、穿衣鞋襪的簡單方式、上廁所的小步驟。

即使孩子做得不盡完美,也別太早出手,試著讓孩子先完成部分步驟,再透過提醒和協助完成剩下的步驟。

更記得,過程中絕不吝嗇給孩子鼓勵與信心。當孩子擁有好的自理能力,不僅讓老師另眼相看,幼兒園的適應自然能更快速、分離焦慮與挫折壓力也相對較能克服。

同步刊登親子天下嚴選文章

上幼稚園前有所準備,減少分離焦慮!

幼稚園分離焦慮繪本在這~

戒除尿布撇步大分享!

別忘了到粉絲頁按讚,及時分享育兒新知與旅遊歐!

arrow
arrow

    治療師雙寶阿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