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兒童教養孩子社交情感能力是未來人生成功率的有力預測~社交人際互動從幼兒就要開始~同步刊登媽媽寶寶雜誌

文/治療師雙寶阿木-吳怡璇  (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主任 )

    美國公共衛生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發表一項研究,懂得與他人分享、合作且樂於助人的學齡前兒童,在20年後,要比缺乏這些社交能力的孩子更有可能獲得大學學位和全職工作。能夠與他人和睦相處的孩子過量飲酒和觸犯法律的可能性也較小。

  這項研究歷經20年,跟蹤了將近800名學生。結果顯示,孩子某些社交情感能力可能是未來人生成功率的有力預測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研究助理教授瓊斯(Damon Jones)說:「這些社交情感能力有可能反應在他們在學校裡表現好、注意力集中並且適應周圍的環境。」研究並沒有指出,願意分享就能讓生活如意,拒絕分享孩子生活就會變糟。但是與他人互動良好的學齡前兒童,較容易交到朋友,並獲得老師的積極反饋,因此他們更喜歡學校、喜愛學校。

瓊斯表明,在早期教育中,趁他們還樂於改變行為的時候,盡早發現孩子在社交方面的弱點,並協助孩子。

 

幼兒階段孩子面臨的社交問題,原因有哪些?父母該如何應對?

互動的語言和理解不足:

在人際互動中,表達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兒童發展社交技巧。而大腦語言區塊尚未成熟幼兒,時常無法在情境中用語言表達溝通,如會打招呼問問題開啟話題和說出困難..等。當需求無法獲得滿足,孩子很自然用「動手腳」來表達造成不適切的社交行為。

  語言理解不好的幼兒,更無法聽懂別人的意思或問話,無法回應別人的問話,表達自己的意願或一來一往輪流對話,甚至聽不懂遊戲規則和上課的順序與規矩,別人會感到無趣,也自然不喜歡跟他玩。

父母這樣做:

2歲前歲孩子大人要當解碼器,請孩子當幫手增加語言理解。

2歲後則多鼓勵表達,時常善用啟發性提問來引導思考,如『是什麼?怎麼了?如何怎麼辦?為什麼?』和描述生活事件的能力!

 

察覺表達情緒困難

3歲前的孩子有口難言,較無法察覺自己的情緒感受,會用哭鬧方式表達。隨著心智的成長,3歲以後兒童開始認識到自我以外的世界,知道自己是社會一部分,開始要與其他人相處。在學習相處的過程中,兒童要面對不同的環境轉變,開始體驗到各種令人開心、憤怒、挫折、懼怕等感覺,在各種不同的刺激下兒童容易感到不安!

父母這樣做:

  協助孩子辨識自己情緒感受,並適當表達出來,有助於管理情緒,避免孩子用錯誤方式與人互動,如打人和搗蛋破壞或消極退縮。

孩子的行為都牽涉到情緒,讓孩子理解行為和感受的差別。協助孩子察覺了解自己的情緒後,進而察覺他人的情緒,也才能慢慢懂得同理尊重他人。

 

缺乏互動經驗和技巧

現代兒童心理發展專家認為,兒童人際社交能力,除了受先天氣質影響,更受後天團體互動的環境塑造。

現代孩子常常只有電視陪伴,缺少真人互動,缺少互動的彈性和經驗。年紀越小互動經驗越少的孩子,容易以自我為中心,較不懂分享,拒絕合作,不懂輪流禮儀,不懂讚美欣賞他人,遊戲中容易輸不起,遇到困難衝突更是不會解決! 因此建議幼兒園前就應該提供小團體經驗環境。

父母這樣做:

實際陪孩子練習社交技巧步驟,如眼神互動打招呼開啟話題、排隊輪流等禮貌行為,接著再提供不同環境,讓孩子實際演練。

大人在孩童與人遊戲的過程,幫孩子察覺自己的弱點, 如桌遊遊戲中過度在乎輸贏,陪孩子探索互動過程中衝突的原因或找出方法解決。

 

情緒行為障礙;自閉過動,發展遲緩

許多兒童發展疾患的孩童,都會面臨社交人際的問題,如下….

*泛自閉類疾患:對人過反應低喜歡玩自己的不會跟隨眼神、眼神持續互動時間極短。

*注意力缺損過動症:對人過度反應人來瘋無法持續專注互動無法等待輪流衝動行為多。

*發展遲緩孩童:社交人際上較被動不懂指令和語言造成社交互動問題。

父母這樣做:

有任何疑慮,請諮詢兒童發展專業人員,如醫師治療師與心理師。父母能盡早治療,幫助孩子創造最多可能性!

 

四步驟.訓練孩子社交能力

IMG_0948.JPG

建議爸媽可藉由觀察模仿-從遊戲中練習-實際演練-給予正向回饋四步驟,進行孩子的社交練習。

觀察模仿:hey~你知道孩子正在學你的一舉一動嗎?

孩子一開始會透過模仿學習如何與他人社交,像是要有眼神交流、看到人要微笑等,這時父母應以身作則,否則讓孩子有樣學樣,影響其社交能力的養成。

從遊戲中練習:玩最容易學習!

在遊戲裡,透過扮演不同的角色,讓孩子跳脫自我,探索更多不同的關係,感受到他人的感受,能有效加強培養社交能力。

實際演練:孩子不能只有家庭和手足經驗!

透過以上兩種方式後,要讓孩子熟悉社交技巧,這時就需要實際演練。父母提供孩子不同場合、環境,進行各種不同方式的社交行為,接觸不同的玩伴以累積經驗。

給予正向回饋:鼓勵讓大腦記住好行為!

若孩子做出正確的社交行為,父母應給予回應,像是:孩子跟自己打招呼時,自己也要給予相對的回應,這麼做能增加其價值感,孩子認為自己有被認同,也會提升自身的價值。

 

請給治療師雙寶阿木我大大的鼓勵,到粉絲頁按讚,及時分享育兒新知與旅遊歐!

有種情緒叫有口難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治療師雙寶阿木 的頭像
    治療師雙寶阿木

    雙寶&治療師阿木育兒戰

    治療師雙寶阿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