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0-3歲小孩專注力不難!從生活中學習 】
文: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 吳怡璇主任 (雙寶阿木)
小小孩整天像是勁量電池、無時無刻不好奇、摸東摸西、總是坐不住、更是無法專心,令家長們總是不免擔心孩子如此「不專心」會影響往後的學習,更是不知道如何著手來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了解小小孩的專注力與大腦科學
◎爸媽你過度期待小小孩的專注力了!
從你認為的「不專心」 到孩子能「專心」的過程,是需要給孩子時間與不斷經驗累積才發展出來的。0-1歲孩子往往漫無目的的遊走,平均能專注停留在一件事物的時間僅僅2-3分 鐘。1-2歲會開始對較有興趣的事物進行觸碰把玩,也只能專注停留3-6分鐘而已,2-3歲會較有目的性的遊玩且持續最多6-9分鐘。因此大部份人認為小 小孩的不專心,往往是因為大人的「過度期待」與「不耐煩」。
◎噓!別打擾小小孩的探索與好奇!
3歲前孩子的大腦需要被各種感覺刺激、被滋養,因此你總是看到孩子像蜜蜂一樣忙碌到處探索、事事好奇、靜不下來,也正是我們大人認為的「不專心」表現,而這些行為代表了孩子主動的探索與學習。研究顯示,大腦中控管動作協調的區域其實與專注力迴路有重複部份,臨床上也顯示「注意力缺損與過動」兒,確實在動作協調上有表現較差的狀況。近年來有許多研究顯示,「運動」有助於大腦的發展,也讓孩子能更能專注。所以請去理解小小孩透過尋求各種感覺刺激,幫助大腦學習與整合的過程,大人更要去滿足孩子,這才是讓孩子更能專注的方法。
孩子在生活中學專注,把握5大原則
1. 規律作息情緒好
規律作息對於0~3歲的孩子格外重要。孩子在規律的作息中,擁有充足的睡眠,能有清醒的頭腦學習專注,擁有好的進食習慣,大腦身體才有能量面對挑戰。最重要的是,孩子透過規律作息,才能有穩定情緒能更專心學習。
**雙寶阿木獨家調作習法~http://wu681012.pixnet.net/blog/post/195455356
2. 環境簡單干擾少
生活中把遊戲、吃飯與睡覺等空間規劃出來,讓環境簡單不複雜,孩子才能專心做好每件事,而不是該睡覺時玩玩具、該吃飯時看電視、一邊閱讀一邊看電視。
3歲前的孩子玩玩具時,常常有異想不到的方式,請大人靜靜的觀察,滿足孩子探索的樂趣,有時你過多的指導會變成干擾。當孩子注意力下降時或需要協助時,大人在適時的協助就好。時時營造「專注」的家庭氣氛 ,如聽孩子說話要專心、吃飯要專心、親子閱讀要專心。
3. 動態活動一定夠
要讓孩子大腦動起來,需要足夠「動態」活動,才能刺激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分泌,使孩子能在學習中產生更多的大腦連結,自然孩子能反應更快、更專注。因此時常帶著孩子到公園、戶外或感覺統合遊戲課等,鼓勵孩子去探索、去奔跑、去活動。
4. 靜態活動不能少
爸媽仍需要提供適合孩子能力與興趣的靜態遊遊戲玩具,幫助孩子培養專注力。玩具可選擇重複性高的玩具,目的再增加孩子注意在一項事物上的時間,如閱讀、拼圖、串珠、積木等,引導孩子主動去投入玩,大人適時將注意力時間拉長並去完成。
5. 引導專注處處有
生活中只要善用親子相處時間,引導孩子學會「如何專注」。外出時,時常引導孩子觀察周圍事物、聽聽不同的聲音、看看發生的事情。在家時,習慣交付孩子適合能力的任務或固定的任務,如幫忙收衣服、擺放鞋子餐具、自己脫鞋子穿衣服等,善用孩子主動與動機,使孩子能主動專注在活動中。
**擔心孩子是過動還是好動 http://wu681012.pixnet.net/blog/post/25117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