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語言發展】孩子說話慢!剪舌繫帶就有用嗎?讓幼童開口說話五大訣竅
文/潛力種子兒童教育中心主任 吳怡璇(雙寶阿木)
現今常常是雙薪家庭,孩子必須託付給阿公阿媽或保姆帶。然而長輩或保姆只是幫忙「顧孩子」,因此孩子整天只是跑來跑去,或怕孩子吵就讓電視陪伴孩子。一旦孩子哭鬧要什麼,阿公阿媽深怕小祖宗生氣馬上送上需求,因此我們常見到已經快2歲的孩子只會用哭鬧或嗯啊表示需求,說話慢不開口,語言明顯遲緩。
孩子語言慢的錯誤迷思
1. 最常見到長輩把孩子語言遲緩問題,通通歸咎於繫帶太短造成,認為剪舌繫帶就會說話。
其實臨床上僅0.4%孩子因舌繫帶過短而影響語言能力,就算舌繫帶太短也是影響孩童捲舌音困難,對語言開始的遲緩較無相關
2. 家長只在乎孩子到底有沒有發出聲音和語言,卻忽略孩子的聽覺與聽覺理解能力。
家長在孩子學語前期,就應該先觀察孩子生活中對口語指令的反應,了解孩子聽覺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語言理解差會影響學語期的開始。
3. 孩子不說話,常見家長過度求好心切,整天逼迫孩子開口,會責罵孩子不說話,造成敏感型的孩子更害怕開口說話。
了解大腦的語言機制
照顧者有沒有足夠的語言刺激是關鍵!
嬰幼兒在1歲前我們稱為「學語前期」,1歲以後稱為「學語期」。
若家長沒有在學語期前,就開始提供豐富的語言環境刺激寶寶的大腦神經迴路,就會常見孩子到學語期仍遲遲不開口,發生語言遲緩問題。
因此在兒童早期,讓孩子探索多種感覺刺激,同時透過大人互動語言解說,幫助孩子語言理解,促進大腦語言神經迴路。
語言發展仰賴基礎累積~
兒童與語言能力像在堆積木,從基本的步驟累積經驗和學習而來,每一步出現問題都會影響之後的語言能力。
1.感覺動作經驗
2.聆聽能力
3.聽知覺和理解
4.說話發音
5.口語表達
讓幼童開口說話的五大訣竅
1. 簡單評估舌繫帶是否過短:
嬰兒的舌頭可以伸出碰到嘴唇即為正常。要求兒童舌頭伸出往上捲,若呈現M 型且無法上捲,有可能舌繫帶過短或緊。
2.觀察聽覺與聽覺理解:
從嬰兒期就要留意兒童聽力是否有問題,才能盡早避免聽力造成語言遲緩問題。
家長可透過生活中不同方向的聲音刺激,簡單評估嬰兒是否能接受或注意到聲音和語言。
照顧者更需要時常對著孩子說話,介紹生活中的物品名稱,也多給口語指令讓孩子去執行,藉此可了解孩子聽知覺、聽覺辨識和認知理解。
3.給予口腔觸覺活動:
口腔的動作靈活度會影響口語表達的能力。
家長可透口腔活動來提升口語,如舔唇邊的果醬、扮鬼臉和臉部表情、吹樂器或吹氣玩具。
平時也應多提供口腔不同觸感的食物來咀嚼可訓練口腔靈活。
4.引導孩子發出不同聲音:
除了直接表達語言,在孩子剛開始學習語言前,可以多引導孩子 模仿不同的聲音,如小狗汪汪、小貓喵喵等,可幫助語言模仿能力。
5.製造孩子肢體或口語溝通環境:
現在孩子養尊處優,家長切勿當孩子茶來張口的 「孝子」!
生活中當孩子面臨需求時,大人請耐著性子等待,等待孩子自己想辦法與你溝通,包括肢體動作、簡單聲音、口語語彙等溝通方式。
讓孩子習慣主動表達,即使沒有表達出正確語彙,只有聲音或肢體也應該要鼓勵孩子。
若不吝嗇給雙寶阿木鼓勵,請到粉絲頁按讚,及時分享育兒新知與旅遊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