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潛力種子兒童發展中心主任 吳怡璇(雙寶阿木)
孩子終於上幼兒園了,但是常常早上賴床,吵著不要去幼兒園,每天早上都弄得媽媽很生氣。晚上也總是玩的很晚才要睡,家裡的阿公阿媽怕他睡不飽,總是要媽媽讓小寶早上晚點去上學。在往學校的路上孩子也總是哭鬧著不去,有時還會裝肚子痛不去幼兒園,讓媽媽非常頭疼。
孩童在家習慣自由自在、獨生子女更是在家是小霸王。但是進入幼兒園,開始需要面臨要求與規範。孩子想融入團體,需要與其他小朋友有人際互動、也需要妥協或競爭,因此較依賴的孩子容易感到挫折和壓力,出現不愛去幼兒園情況。
因此,父母最需要的就是耐心陪伴孩子的焦慮與挫折,協助孩子解決適應問題,爸媽透過不斷的支持與愛讓孩子能勇敢的面對團體生活。
【寶貝拒絕上學常見原因】
1. 孩童分離焦慮嚴重,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孩童上幼稚園。
2. 父母疏於建立家庭規範,無法適應團體規範,如無法坐著吃飯
3. 家長過度保護,使孩童生活自理能力過於依賴
4. 孩童人際社交對象與經驗過少,在幼稚園無法融入團體或不理解互動方式,如分享、輪流排隊等
5. 生活作息不穩定,使學習無法專注甚至情緒不穩定
【家長的錯誤迷思】
1.提前上幼稚園
孩子很黏人,家長認為早點送到幼兒園,哭一哭自然就會好。事實上,家長若平時沒有練習與照顧者短暫分離,馬上強迫性分離只會讓孩子分離焦慮惡化,甚至造成孩子其他負面問題。孩子年紀越小上幼稚園,往往哭鬧或適應問題會越明顯。一般建議中班上幼兒園,因為此時大部分孩子都具備相當的語言、認知、社交與自理能力,會是孩子身心最適合上學的年齡。
2.家長無法堅持原則
剛上幼兒園的孩童,由於無法很快適應團體,很容易在上課前哭鬧。孩子哭鬧造成父母焦慮,父母會消極妥協說:「今天讓你休息!但明天一定要去上學喔!」,假使大人沒有堅持原則,造就孩子可以哭鬧方式來拒絕上學,此舉只會延長孩子的哭鬧時間。
3.生活自理依賴幼兒園來教
期待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全由幼兒園老師來訓練。建議在家需練習簡單生活自理能力,如如廁、吃飯和穿衣鞋等,才能避免孩子遭受同儕的取笑和面對老師的壓力
【爸媽可以這樣做】
1. 養成孩子正常作息:
提供固定睡眠儀式,讓孩子晚上固定時間睡覺,減少起床情緒問題,早起也讓孩子有充裕的生活自理時間。睡眠儀式可加入有關上學主題的繪本閱讀,幫助孩子釋放焦慮和壓力。周末也盡量讓孩子維持一般作息,避免星期一症候群的情緒問題。
2. 父母溫柔的堅持:
讓孩子清楚了解天天都要去上學,不要因為孩子吵鬧就放棄,因為孩子正在挑戰大人的底線。送孩子去幼稚園前,多給孩子擁抱與口頭保證,讓孩子知道媽媽一定會來接他回家,然後爸媽就應放手離去。
3. 記的說再見:
送孩子上學時,爸媽害怕面對孩子哭鬧著不進去幼稚園,甚至會偷偷溜走,這樣會造成孩子極度的不安與焦慮,因為孩子無法預期爸媽在哪裡、何時會回來。一定要跟孩子說再見,即使孩子會哭鬧,爸媽仍要給個大擁抱也笑著送孩子進去,避免用偷溜走方式,造成孩子的焦慮與適應時間更長
4. 父母更多的陪伴與傾聽
孩子即使上幼稚園了 ,仍要在下課後有足夠的陪伴,讓孩子感受爸媽的支持與愛,孩子才不會認為自己被丟到幼稚園或媽媽不愛他了歐!
5. 提供獎勵制度:
利用集點獎勵方法,鼓勵孩子上課前不賴皮的好行為。也與老師溝通孩子在學校的小進步,些微進步就給予鼓勵,讓孩子從上學中得到成就自信。
6. 分享孩子學校趣事:
每天與孩子討論幼兒園好玩的事,讓孩子感覺上學是去「玩」、「遊戲」,不是在上課與被規範。分享孩子在學校的趣事或好行為,也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面臨的困難。
7. 兄弟姐妹陪伴:
讓孩子與兄弟姐妹或鄰居玩伴一起陪伴上學,互相提醒上課時間和責任,也可以互相學習模仿上學的好心情和行為。
8. 減少分離焦慮發生:
較年幼的孩子或氣質較內向的孩子,進入幼兒園容易發生分離焦慮狀況,建議上學前先讓孩子進行小團體課程,培養孩童社交互動能力、動靜態活動的專注,再逐步進入幼兒園,減少分離焦慮發生。剛上學的初期,家長應先陪伴短暫時間,離開時約定好下課見面的具體時間,如「吃完點心媽媽就來接你!」,且務必須遵守約定,可讓孩子減少分離焦慮問題。
留言列表